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的十七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3-01-09    作者:     来源:    点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全面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基层组织更加健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立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理顺隶属关系,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党的基层组织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地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延伸,由党的基层组织向其他各类组织延伸。在农村,大力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在城市社区,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党组织建到商务楼宇中、建到商贸市场里、建到项目工地上。在科研院所,根据党员活动特点,把党组织建到科研团队、课题小组,建到高校师生集中居住地,建到各类社团中。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和先行组建群团组织、派驻党建上作指导员等方式,抓紧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96%建立了党组织,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99.6%建立了党组织。以律师、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突破口,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和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98.4%,律师、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小马拉大车”、多头管理、管理脱节等问题,坚持宜条则条、宜块则块、条块结合,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兜底”管理,党组织隶属关系进一步理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把党建阵地拓展到网络上,把组织活动开展到网络上,把党的形象展示在网络上,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2012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明确了长期困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领导体制等重大问题,标志着非公企业党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基本活动更加有效。针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特点,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切实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泛开展“三级联创”、“四在农家”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街道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凝聚功能、管理功能、维稳功能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广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建学习型机关等活动,机关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增强。许多地方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广泛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入户”、“三进三同”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国有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广泛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四优”创建活动,使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紧紧围绕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规范服务,把党的活动融入执业活动全过程,融入日常管理各环节,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事业单位党组织紧紧围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施“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3.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基本队伍更加优化。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把上级党组织委派、“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结合起来,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单位、行业、身份限制,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分7个批次直接举办22期示范培训班,引导各地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大规模培训和集中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重点管理,出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总结河北等地经验,从2008年起在全国行政村推广“一定三有”,对村党组织书记定权责立规范,确保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政治激励,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涌现出沈浩、吴仁宝、文建明、邓平寿等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发15个政策文件,对择优选聘、教育培训、管理培养、选拔使用、自主创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4年多来,全国累计选聘30多万人,在岗21.2万人,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目前,有8.2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有3.1万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有2.3万人进入事业单位,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了一大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同时,大力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有11万名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注重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挂职锻炼,担任“第一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极大地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

4.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推进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基本保障更加有力。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等问题,中央财政先后投入70多亿元,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分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省辖市和边远贫困地区城市以及县级城区“四个方阵”,大力推进“三有一化”建设,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目前,全国81.8%的社区按照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水平确定了党组织书记报酬,90.8%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83.2%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到200m[2]以上,促进了城市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提高了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许多地方采取税前列支、财政扶持、企业支持、党费拨返、以奖代补等方式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了一批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大办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互助共建,各地、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167万多名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任职、帮扶指导。通过组织推动、市场配置等手段,有效整合城乡人才、信息、阵地、经费等党建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支持力度,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5.组织修订机关、高校党组织工作条例,总结推广“四议两公开”和“文建明工作法”,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始终。2010年6月,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同年8月,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标志着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出台《关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在乡镇换届中,中央组织部直接参与、具体指导,通过编制流程图、印发工作手册,对乡镇换届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规范。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把工作实践、工作创新、工作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上下贯通、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注重总结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为工作规程并积极推广。2009年11月起,在全国行政村推广河南邓州等地创造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起,在全国乡镇推广以“三制三定三教育两下两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文建明工作法”,提高了乡镇党委科学化运行水平。许多地方总结推广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成功经验,在农村推行“农事村办”、“一村一站一助理”,在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民情流水线”,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6.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基本责任更加强化。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认真落实“书记抓党建、党委管党建”的责任。市、县、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普遍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向上一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许多地方开展市、县委书记专项述职时,省、市委书记逐一点评,参会人员现场测评,有的地方还邀请基层党组织代表参加评议,在媒体公布述职报告接受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各地普遍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市、县、乡镇(街道)党组织和部门党组(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总结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强行业系统指导的经验,充分发挥各级统战、工商、民政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以来,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积累了宝贵经验。

1.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本地本单位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尤其是在重大任务、重大事件面前和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充分彰显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服务,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中心,才能找准定位、把握方向、凸显价值。

2.始终把以人为本、群众满意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居各项调查指标前列。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工作与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紧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着眼点和检验标准,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3.始终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各地坚持以创新的理念看待基层党建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以创新的方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以创新的体制机制保证基层党建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才能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4.始终把重视基层、强化基层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地坚持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把相应的职权、资源、手段等赋予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基层工作不能只让基层去抓,基层难题不能只靠基层解决,只有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才能为其正常运转、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5.始终把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抓基层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业,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实践证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抓住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既要明确地方党委的责任,又要明确部门党组(党委)的责任;既要明确上级党委的责任,又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既要明确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又要明确党委领导班子的责任;既要明确组织部门的责任,又要明确其他部门的责任,形成党委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6.始终把一抓到底、务见成效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线在基层,成效要在基层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学习基层、服务基层、推动基层,努力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一抓到底、抓到支部,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实践证明,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许多工作就会落空,就会“沙滩流水不到头”,抓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层层抓、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考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心下移、一抓到底。

1.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和长远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推进措施、组织领导等进行总体设计,研究制定总体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根据这一总体规划,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方向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突出、责任明晰,推进有序、取得实效。

2.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之路。重点要健全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解决靠什么运行、靠什么约束、靠什么保证的问题;健全顺畅完善的组织体系,解决建得起、管得住、转得好的问题;健全权职明晰的责任体系,解决谁领导、谁指导、谁负责的问题;健全稳定规范的保障体系,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解决评价标准、由谁评价、怎么评价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操作适用的工作规程和一抓到底的落实机制,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规范、抓到底。

3.进一步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注重研究解决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在农村,拓宽视野、放活政策、优化环境,吸引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尤其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础。在城市社区,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开展活动场所集中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和居民群众的能力。在新兴领域,进一步创新党组织工作理念、方式和手段,着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注重加强出资人队伍思想建设,确保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在机关和高校等事业单位,突出抓好青年干部、青年教师、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主动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城乡互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破解“城乡党建二元结构”问题。重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

4.进一步形成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政策导向。要进一步拓宽乡镇干部出路,提高基层干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干部待遇。选拔任用干部要优先考虑在基层工作的优秀干部。加大从优秀村居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和“条块”关系,赋予乡镇与其承担责任相匹配的权力。进一步完善机关、高校、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激励保障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健全稳定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和部门经费预算,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的规范化、法制化。

5.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机构,注重发挥行业系统的具体指导作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完善管理体制。针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主体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运行不顺畅等问题,采取单独设立、依托行业和部门设立等方式,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构建运转顺畅、务实管用的管理体制。完善推进机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项目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书记抓党建的责任,述职要述党建、评议要评党建、考核要考党建,任用干部要看抓党建情况。